谈扬子石化的装备国产化之路——专访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电仪分公司副经理王长军先生

admin 2017-10-19 15:23 68游览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子石化”),前身是扬子石油化工公司,成立于1983年9月,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及烃类衍生物的生产加工。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扬子石化有限公司拥有以900万吨/年原油加工、65万吨/年乙烯、140万吨/年芳烃、105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PTA)、87万吨/年塑料、30万吨/年乙二醇、21万吨/年丁二烯为主的60余套大型石油化工装置,每年可生产聚烯烃塑料、聚酯原料、基本有机化工原料、油品、合成橡胶5大类60余种产品900余万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纯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PTA、乙二醇、丁二烯和环氧乙烷生产供应商之一。扬子石化分公司拥有装机容量36万千瓦电厂、66万吨/日供水、3950立方米/小时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辅助设施。
扬子石化作为知名的石化企业,在工厂设备的采购、日常设备维护等非常严格,据了解,随着中石化“十二五”的国产化任务的出炉,不少工段采用了国产的控制阀门产品,《控制阀信息》编辑部派记者专门前往现场,对扬子石化电仪分公司王长军副经理进行了专访,深度了解扬子石化在装备国产化方面是如何来做的。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电仪分公司副经理王长军先生(左)、本刊责任编辑刘卫(右)

 

 

    扬子石化电仪分公司,主要负责扬子石化所有炼油化工装置的电气仪表的检修维护和改造工作,以及提交采购计划。
CVM记者:
    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您在扬子石化的从业经历吗?扬子石化电仪分公司主要的职能包括哪些?
王长军先生:
    我已经在这里(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子石化”)工作了25年了,工作经历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7年我毕业后分到扬子石化,开始从事45万吨/年PTA装置生产准备,作为一名技术员,从基层开始做起,主要工作是对仪表维护、技术改造和项目管理等。第二阶段,2004年开始,扬子石化开始进行专业化重组,扬子石化的整个组织架构开始改革——扁平化、专业化、一体化这样三化一体的改革,将原来各个厂的仪表车间、电气车间,一共12个车间全部整合在一起,成立了现在的电仪分公司,主要负责对扬子石化所有的电气仪表的检修维护和改造工作,以及提交采购计划。目前,电仪分公司属于扬子石化的二级单位,有830人左右,派驻在各个厂,负责电仪的维保和运行、日常检修工作以及大型的项目改造。

 

    扬子石化的工业自动化装置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随着仪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后期的维护检修的任务相应的繁重起来,电气和仪表这个专业主要是在前期的保养和维护。
CVM记者:
    扬子石化作为中石化旗下重要的一员,随着其发展和产品线开拓,生产装置的新建和改造,对工业自动化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经历了哪些改变呢?
王长军先生:
    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87年到1995年,这个阶段的控制系统主体是单元组合式的盘装仪表,那时DCS比较少,扬子石化是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的,初期这些装置全是进口的,根据不同的生产线,从不同国家进口来的,如德国、日本等。第二个阶段:1995年以后,对先前引进装置的控制系统进行的DCS(分散控制系统)改造和ESD(安全连锁系统)改造。新建装置的控制系统全部采用DCS/ESD。第三个阶段:2000年左右,开始开发大量的APC(先进控制系统),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控制策略,APC的控制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对精度的要求上。这便需要使用大量的在线分析仪表为APC提供更多数据。 APC要求卡边控制,目的就是追求更高的产品质量和产量,以求更高的经济效益。目前,APC基本在所有的生产线都有应用。
    也就是说第一个阶段搭建出产品线,第二个阶段的改造是为了保证正常生产运营的情况下,更加要保证生产的安全性,第三个阶段则是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正是因为仪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后期的维护检修的任务相应的繁重起来。电气和仪表这个专业主要是在前期的保养和维护,而不是等到设备出现故障了,装置停止运行了才去进行检修。我们的一线员工进行日常的巡检、保养,这种前期的维护保养也是我们这个部门主要的工作。

 

    倡导环保节能减排,对于扬子石化,甚至是整个中石化都是一个很重大的课题。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来自政府的压力推动着扬子石化的节能减排。我们新上项目的环保标准要求更高,也就是我们现在追求的“绿色化工”。
CVM记者:
    在倡导环保节能减排的今天,大型的石化企业首当其冲的会被影响,扬子石化是如何来做的呢?
王长军先生:
    环保节能减排对于扬子石化,乃至是整个中石化都是一个很重大的课题。扬子石化地处南京市,政府每年都会给我们下一个节能减排的指标;而作为一个中央企业需要有必要的社会责任感。总的来说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来自政府的压力这两点影响着扬子石化的节能减排任务的实施。
    近几年来,每年地方政府下发的减排指标我们都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我们坚持做到达标排放,厂区烟囱排放气体成分检测仪表由政府环保部门直接管理。另外,扬子石化内部考核也很严格,这样各级领导就相当的重视。
    扬子石化有专门的节能办公室,属于技术运行部门的管辖范畴,节水和节电方面均有相应的指标。企业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必将增加这方面的成本投入,这是由企业运营方向所决定的。中央企业必须承担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但如果说企业出现了环保事故,那么就是企业没有履行到 社会责任,这个时候再追究利润指标就没有意义了。
    在环保节能方面我们也作了很多的投入,比如说水处理方面我们建有自有的水厂,这个水厂负责处理扬子石化所有的污水,以达到排放标准。
    随着周边的居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将来扬子石化新上项目的环保标准要求更高。新上项目都是需要环评的,只有通过环评,才批准开工建设。且在试运行通过验收合格之后,新的生产线才能正式投入运行。也就是我们现在追求的“绿色化工”。

 

    中石化有一个国产化办公室,是专门负责推行国产化的,我们会先将国产化的一些设备放在非核心部位进行试运行,如果运行效果良好,便会将这类国产化设备进行推广。
CVM记者:
    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装备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中石化承载着关键、重大装备的国产化的任务,那么扬子石化的生产装置国产化率如何?主要体现在哪些生产线?
王长军先生:
    到现在为止,对机械专业而言,部分大型的压缩机组、反应器、精馏塔都有国产化的。在中石化有一个国产化的办公室,是专门负责推行国产化的,我们会先将国产化的一些设备放在非核心部分进行试运行,如果运行效果良好,便会将这类国产化设备进行推广。对于电气专业而言,国产化率是比较高的,电机、开关柜等国产化设备比较多。对于仪表专业而言,测量仪器仪表的国产化推进的比较慢,因为国内的仪器仪表行业还不是很发达,其国产化的步伐低于控制阀。国产的测量仪器仪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高,使用寿命比较短,它的故障会导致生产装置停车。而对于具体的生产线,在炼油板块,这种装备的国产化率比较高;在烯烃板块和芳烃板块的国产化率就相对低一点。这主要是由于生产线的要求不同,装置的控制精度不一样。

 

 

    在选择这些合作企业的时候,我们主要还是根据以往的产品使用经验来做选择。中石化内部对供应商有自己的一套评价体系,包括这些企业的人员素质、规模、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等。
CVM记者:
    其中工业自动化装置的“手脚”——控制阀产品的国产化率又如何呢?扬子石化又是如何来筛选国内控制阀供应商的呢?
王长军先生:
    这个还没有具体的统计,就扬子石化而言,控制阀产品的国产化率大概在20%~30%左右。在引进装置十年后便开始逐步国产化了,因为在使用了10多年后对这些进口装置已经有比较深的了解,进而便开始尝试装备国产化。
    对于新建装置,设计院会根据其设计经验推荐一些国产品牌的控制阀,而我们也会对这些推荐品牌进行评估考察;对于要求较高的国外专利商,我们根据经验以及知识积累与这些专利商进行谈判,哪些部位可以采用国内生产的设备,哪些需要采用进口设备。
    对于一些已运行多年的生产线,其国产化程度就比较高,因为我们对这些生产线已经很熟悉了,比如某个部位的控制阀原来采用的是某外资品牌,但现在我们根据经验发现没必要选择那么昂贵的外资品牌,我们就会选择国内的中档品牌,追求更高的性价比。其实这样的国产化也是对国内民族工业发展的扶持。
    在选择国内控制阀企业的时候,我们主要还是根据以往的产品使用业绩来做选择。比如说这个产品之前在某些企业的应用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那我们也同样会选择这样的产品。初期,我们会选择一些老牌控制阀企业的产品,随着苏南地区的合资品牌和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与以前的老控制阀品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而且这些企业的响应速度更快。因此,根据过往的一些经验外,我们也会对这些企业的规模及管理进行考察。
    其实,中石化对供应商有自己的一套评价体系,包括这些供应商的人员素质、规模、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等。扬子石化也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网”(采购评价体系),我们自己也会组织评价。

 

    大部分装置的控制阀都有国产化的,但国产化的数量则要根据装置的特点,有的装置的国产化数量较多,有的就少一些。
CVM记者:
    目前扬子石化的国产控制阀产品应用的工段涵盖了哪些?请举一个典型的国产控制阀供应商品牌来说明?
王长军先生:
    我们按照装置概念讲,大部分装置的控制阀都有国产化的,但国产化的数量则要根据装置的特点,有的装置的国产化数量较多,有的就少一些。
    比如用于在炼油板块的常减压装置,其国产化程度是很高的,主要作用是将原油初步分馏成不同的产品,通过常减压的初加工分成不同产品再往下游输送。
    在扬子石化我们国产化工作也在稳步、有序推进中。例如我们在炼油片区有部分装置以及化工片区乙二醇、环氧乙烷、PTA等装置就选用了无锡智能的产品。因为无锡智能对新产品、新工艺研究的比较多,例如他们对现行的PTA工艺就很熟悉,许多产品跟专利捆绑的比较紧。
    近几年PTA行业的民营企业很多,而无锡智能紧跟PTA工艺专利的发展,我们就会根据其产品特性和过往的使用案例来进行选择。在老装置部分,我们在1998年便开始采用了无锡智能的产品,主要应用在一些辅助流程中。逐步地,在2002年左右,无锡智能在其他一些企业的PTA装置中的应用案例已经很多了,我们便在核心部分也开始尝试使用其产品。

 

    经过近十几年的合作,无锡智能在扬子石化的应用效果还是不错的,有些阀门已经在这里运行了十年之久了。
CVM记者:
    通过和无锡智能的合作,目前这些产品的运行情况如何?在调试和运行过程中如有碰到问题,是如何来解决的?
王长军先生:
    经过近十几年的合作,无锡智能在扬子石化的应用效果还是不错的,有些阀门已经在这里运行了十年之久了。当然这期间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无锡智能离扬子石化很近,有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些调试问题,他们在2小时之内基本上就能够到现场进行调试;又如在运行阶段,如果一个阀门出现什么问题,他们也会派人来跟我们一起进行分析、检修。除此之外,在服务方面,无锡智能的响应速度比较快。

 

    国产控制阀厂商是可以攻关高质量产品的,但批量生产却不能与国外产品媲美,这主要还是由于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问题。因此,国内整体的行业水平跟国外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CVM记者:
    通过与国内外控制阀供应商的接触,您有哪些感触?对于我国的控制阀企业有哪些想说的?
王长军先生:
    国外品牌的控制阀优势还是很明显的。首先,他们的计算精度、制造精度、材质和装配都是很好的;第二,国外品牌产品在一些高温高压的严苛工况是很有优势的;第三,国外品牌和进口专利捆绑的很紧,对专利技术研究的很透彻,针对性很强,应用效果就很好。国外品牌有这样一个意识,他会跟踪专利,定期进行回访,不断摸索、改进、提升。
    但这几年进口控制阀品牌的质量没有原来的那么好了,有很多产品都是异地生产,不再是本土生产了,这也是造成产品质量下滑的原因之一。有的时候为了避免出现这个问题,我们会在合同上指定生产地。另外,服务的质量也有明显下降,供货期和服务周期很长。特别是一些售后服务方面,有时候我们购买完进口品牌之后,在产品保质期外发生问题便不再找原厂家了,因为他们的备件比较贵,供货周期比较长。
    现在国内的部分控制阀产品可以定位到中档以上水平了。国内控制阀企业的服务好,响应速度快。但国内品牌和外资品牌在高端产品方面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国产控制阀厂商是可以攻关研制少量高端产品的,但批量生产的产品总体质量却不能与国外产品相媲美,这主要还是由于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问题。因此,国内整体的行业水平跟国外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站在用户的角度,我个人认为我们国产控制阀应该站稳中档产品市场,因为从使用经验来看,中档产品是可以国产化的。另外,国内厂商还应该注重科研开发和创新,攻关一些高端产品,注重与专利的衔接。比如说PTA装置选型方面,设计院都会推荐无锡智能的产品,因为其产品和这块专利捆绑的很紧。

 

编者后记:
   一改以往我对石化、化工企业空气污染严重、四处气味刺鼻的固有印象,这次的扬子石化之行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偌大的厂区整洁干净,基本闻不出什么气味,而在噪音控制方面也非常明显,即使在离装置比较近的区域,噪声也非常有限。中国的石油化工企业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而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建设标准,绿色化工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扬子石化作为这样一个代表性企业也是在身体力行,而在重大装备国产化趋势的面前,作为一个民族企业,也是承担着中国民族企业复兴的倡导者和协助者。同时还要感谢化工厂翟继明工程师对本次采访工作的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