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仪征化纤装备国产化之路——专访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主任韩正民先生

admin 2017-10-19 15:24 56游览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仪征化纤”)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之一,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聚酯切片和涤纶纤维业务,并生产聚酯原料精对苯二甲酸(“PTA”),经营范围包括化纤及化工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原辅材料与纺织机械的生产,纺织技术开发,自产产品运输及技术服务。
    仪征化纤是国家“六五”至“十五”计划期间重点建设项目,生产装置分别从德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引进,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工艺技术达到业内先进水平。截至2010年底,仪征化纤具备了175.4万吨/年聚酯聚合能力、45.5万吨/年瓶级切片固相缩聚(“SSP”)能力、74.7万吨/年涤纶纤维抽丝能力、6.9万吨/年涤纶长丝加弹能力、100.0万吨/年PTA氧化精制能力,以及相应的公用工程配套能力,规模效益显著。
    仪征化纤作为中石化的重点项目,经历了国外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等发展阶段,而为了响应中石化“十二五”的国产化任务,不少工段采用了国产的控制阀门产品,《控制阀信息》编辑部派记者专门前往现场,对仪征化纤韩正民先生进行了专访,深度了解中石化在重大装备国产化方面是如何来做的。

韩正民(先生),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三十年。

    在仪征化纤工作三十年,目前主要负责仪征化纤设备使用、管理及维护,公司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
    CVM记者:请简单介绍一下您在仪征化纤的从业经历和现在的工作内容。
    韩正民先生:我是1 9 7 7年参加高考的,也是我国文革后的第一届高考,1978年入学,就读于沈阳化工学院,即今天的辽宁化工大学,主修化工自动化专业。1982年从学校毕业,分配到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仪征化纤”)。已走过30 个春秋,前20年主要从事仪表自动化技术工作;曾长期担任设备管理部主任,负责设备使用、管理及维护,公司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从今年起改任技术顾问。


    仪征化纤的投产解决了中国人的穿衣问题,也结束了我国发行布票的历史。在生产装置设备由过去单一采用进口品牌,到逐步采用国产品牌进行逐渐替换。
    CVM记者:
仪征化纤作为中国最大的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之一,随着生产装置和设备的升级和改造,其自动化系统建设上,大致生产装置设备情况如何(包括控制系统、现场仪表、控制阀等)?
    韩正民先生:仪征化纤是国家“ 六五” 至“ 十五” 计划期间重点建设项目,1978年该项目通过审批,1981年开始建设,1984年第一套装置投产。正是仪征化纤的投产解决了中国人的穿衣问题,也结束了我国发行布票的历史。
建厂 之初, 生产装置分别从德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引进。首套装置是全线引进德国的生产线,控制系统是由霍尼韦尔生产的DCS系统,这是当时国内最大规模全线引进的DCS系统,不同于现在的DCS系统,以前的DCS系统由一个个小的控制器组成,一个小控制器控制8个回路,现在的DCS系统,采取现场总线设计,可控制多个回路。除了霍尼韦尔控制系统外,随后还引进了YOKOGAWA(横
河)、SIEMENS (西门子)的控制系统。由于控制系统有一定的使用周期,15年~20 年即面临系统的老化问题,因此,在2000 年后期,需大规模更换控制系统。此时多选择国产品牌,例如浙大中控、北京 和利时。在石化行业中,化纤生产装置,浙大中控北京和利时的产品完全满足使用需求。近十年,仪征化纤逐步用浙大中控北京和利时产品替换原老化的进口控制系统。据我了解,目前在中石化的炼油项目上,也有使用浙大中控北京和利时的产品;如在中国石化川维的醋酸乙烯和武汉大炼
油青岛大炼油等项目上也使用了国产DCS产品。总的来说,国产控制系统可满足国内多数工况需求。

   对于控制阀, 我们先后使用过FIS HER (费希尔)、HONE YWELL( 霍尼 韦尔) 、YAMATAKE( 山武)、SAMSON ( 萨姆森)、FLOWSERVE(福斯)、ARCA(阿卡)等厂商生产的产品,目前在聚酯生产上,国产阀门产品是完全可以胜任的;PTA生产所使用的部分阀门还需进口,但80%以上的阀门国产化替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对于现场仪表而言,我们多选择合资品牌或外资品牌本地化生产的自动化仪表企业,例如YOKOGAWA(横河)、E+H、ROSEMO UNT(罗斯蒙特)等。总体上来说,相对于其他流体控制产品,我国的仪表行业发展较为缓慢,但也有部分国产企业的产品在可靠性上,达到或超过进口产品水平,例如优贝的安全栅。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主任韩正民先生(右)与本刊责任编辑刘卫女士(左)

    对于控制阀产品的日常维护,主要分为日常巡检和有计划大修两个部分。日常巡检主要根据出现的故障来解决,而大修一般是预见性的解决故障。
    CVM记者:
拿控制阀来说,仪征化纤是如何来进行日常维护的? 在日常维护中碰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又是如何来解决的?
    韩正民先生:对于控制阀而言,我们公司的设备维修人员进行日常维护、维修即点检、巡检。日常检查较常容易发现的问题有阀门泄漏、阀门磨损以及阀芯阀座腐蚀等。针对不同的问题,对阀内件、阀座的更换,并对泄漏情况进行消漏处理。
    在工厂设备有计划大修时,主要请专业控制阀厂商进行检修,目前合作检修的主要厂商有无锡智能,吴忠仪表。哪条生产线停车检修就会委托其进行全线阀门的检修。一般情况下,聚酯线4~5年停车检修一次、PTA线2年停车检修一次,维修期为20~30天。
    大修时,对控制阀进行解体检修。检修中常见问题如下:需要研磨的进行阀座、阀芯的研磨;进行水压测试;气动执行机构膜片老化需及时更换。经过一次大修,将阀门恢复到最佳工作状态。以聚酯线为例,平均4~5年进行一次大修,即使目前没有问题,也不能代表到下一检修周期内的四年没有问题。若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停车事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对于部分特殊工况会设置AB台备用,但这种情况是较少的。


关键设备国产化是国家整体发展策略,中石化及仪征化纤都很重视。若一国产装置试用,会组织专家对该产品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国产化鉴定的设备,中石化国产化小组会推动国产化应
用成果。

    CVM记者:中石化作为国内的大型石化企业,其承载着关键设备国产化的任务,那么旗下的仪征化纤又是如何来做的?
    韩正民先生:关键设备国产化是国家整体发展策略,中石化及仪征化纤都很重视。由中石化领导小组整体推动,但没有硬性的指标规定。若一国产装置试用,会组织专家对该产品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国产化鉴定的设备,中石化国产化小组会推动国产化应用成果。另一方面而言,国产化也是出于成本考虑,以阀门产品为例,国产阀门的价格是进口产品的1/3~2/3。


    中石化有自己的采购资源库,只有入库的供应商的产品,才有机会纳入采购计划。在采购方式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总部直接采购,另一种为仪征化纤采购部门采购。
    CVM记者:中石化的供应商有 着其准入机制,那么对于控制阀产品的供应商,仪征化纤有着哪些准入标准?
    韩正民先生:仪征化纤有专门的采购部门,负责设备的采购。采购有一定的程序。我这里只能据我个人的了解,简要介绍一下。一个新产品的应用,要首先进行试用,在不重要的装置上进行,试用周期一般在1年左右,此后进行使用情况分析,评估。若在经济性、可靠性方面满足现场使用要求,才会进行规模采购。
    中石化有自己的采购资源库,若该企业不是采购资源库成员,可以通过资源库成员,以贸易商形式,进行代购。若用量较大,可推荐其加入中石化采购资源库。但需经过入网程序,首先由仪征化纤填写采购供应商入网表,而后经仪征化纤总经理审批,最后由中石化物资公司审批,通过审批,则成为中石化采购资源库成员,可直接进行采购。
    在仪征化纤采购一般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总部直接采购,另一种为仪征化纤采购部门采购。对于大多数的使用单位,都是先由各生产厂制定采购计划,提交采购中心采购,多是用作常用备件的采购。对于新增及扩建设备,需要设备相关部审批,也就是我所在部门,而关于化学分析设备有专门的生产部进行审批。


仪征化纤自1995年左右,开始与无锡智能合作,从最初的以阀门维修为主,制作阀内件备件到生产整阀,以替代生产线上有问题的阀门。2012年10月,仪征化纤新投产的聚酯生产线所有阀门产品都由无锡智能提供,改变了以前控制阀由德国、日本引进的历史。
    CVM记者:
请例举一家目前仪征化纤合作的国产控制阀企业,并举例说明其产品应用的工段及应用情况?
    韩正民先生:在1995年前后,国外的控制阀厂商在国内几乎没有任何售后服务,只能进行阀门备件的采购。为解决阀门维修问题,仪征化纤自1995年左右,开始与无锡智能合作。合作之初主要以阀门维修为主,并制作阀内件备件,在此基础上,开始生产整阀,以替代生产线上有问题的阀门。
无锡智能依托技术上的优势,对阀门进行测绘,而后从局部某个阀门开始,研制阀门。随着维修阀门数量、种类的增多,开始整线阀门的研发。
    2012 年10 月,仪征化纤新投产的生产线所有阀门产品都有无锡智能提供,改变了以前控制阀由德国、日本引进的历史。特别是用于关键部位的熔体夹套控制阀。熔体阀是高温夹套设计,在2011 年,对该阀进行单阀测试,样机测试成功,成功进行国产化替代。此外还有热媒阀,使用在高温工况,对泄漏等级要求很高。
    从最初备件的合作, 到整线引进,仪征化纤与无锡智能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随着仪征化纤的成长,无锡智能也在成长,从办厂之初到现在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控制阀生产制造企业。

    随着无锡智能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仪征化纤会保持与无锡智能的合作。除部分特殊工况选用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其他多数阀门无锡智能都可以提供。加之通过多年合作,双方工作人员对工况、工作方式都较为熟悉。
    CVM记者:
您选择无锡智能的控制阀产品来替代进口产品有哪些原因?通过和其合作,您有哪些肺腑之言想说?
    韩正民先生:与无锡智能在合作之初以阀门测绘、及阀门维修为主。十多年的合作,无锡智能几乎把整条生产线的进口阀门都替换了,因此,今年整条线上控制阀全部采用无锡智能的产品。
随着无锡智能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仪征化纤会保持与无锡智能的合作。除部分特殊工况选用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其他多数阀门无锡智能都可以提供。加之通过多年合作,双方工作人员对工况、工作方式都较为熟悉。此外双方签署框架协议,价格合理。若与新的厂商,还要双方熟悉,熟悉工况,需要较长时间,且其可靠性不能保证。

    期待我国的控制阀企业可以做大做强,这需要自身企业的努力,还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扩大产能,提高装备,提高技术。
    CVM记者:
作为一个直接用户,您对国内控制阀企业有哪些建议和期望?
    韩正民先生:我衷心的期待我国的控制阀企业可以做大做强,这需要自身企业的努力,还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扩大产能,提高装备,提高技术。如同对军工、航天的支持,这样才能振兴民族工业。另外国家应整合控制阀企业,进行优势互补,避免形成恶性竞争,对于有突出技术优势的企业,国家应进行扶持,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经过市场的洗礼,缺乏技术优势的企业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对于控制阀企业而言,首先要做到诚实守信,例如对材料选择上,要严把质量关,切忌以次充好;此外,在加工工艺上不能马虎,需要锻件的时候用铸件,需要淬火不进行热处理,这样是无法赢得直接用户的信任,工艺质量是不能偷工减料,国内企业应学习国外控制阀企业的成功经验,在工艺流程上,严格达到质量标准。

编者后记:
    一个很难得的机会,我采访到了百忙之中的韩正民先生,其实之前对仪征化纤的具体了解不多,对化纤行业的了解也甚少。直至在准备背景资料的时候,才知道这个行业在国民生产中的重要性。有人说,中国和日本发展的真正差距在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中国的石油化工行业起步较晚,而中国作为一个原油输入国在资源方面也并没有优势。但是仍然很惊叹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速度。采访
期间,韩正民先生很详细的为我介绍了从原油到化纤产品甚至人们日常生活所熟知的布匹塑料的生产流程,让我收获颇多。也希冀借着这样的一个机会,能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和关注这个行业的发展。

返回顶部